食品安全“标准之乱”如何解释
来源: http://www.grain17.com 类别:新闻中心 更新时间:2015-03-18 阅读次
在大众对食品安全、食物营养越来越重视的时候,食品安全标准不但没有愈来愈严格,反而一再放宽。
近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水饺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但是该公司副总经理说,“按照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被检出有问题的水饺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是达标的”——原来,卫生部今年9月6日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中,速冻面米制品“生制品的微生物限量”中规定,每克生制品中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只要在1000~10000个之间,都为合格。
专家对此解释,过去食品只有卫生标准,而忽略了安全标准。现在逐渐转向安全标准作为重点,卫生指标适当下降,适当放宽一些对人体危害不太大的微生物的指标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同时称,过去我们对致病性微生物规定不得检出,但食品涉及种养殖、加工、流通多个环节,完全不检出微生物几乎不可能。专家的解释令人很疑惑,如果真的不可避免,是否意味着其它速冻面米食品也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只是没有被检出而已?如果其它厂家能够做到没有这种菌,就说明这并非什么无法企及的超高标准,那放宽又是何用意?
标准之乱,有制度本身的因素。比如,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确实存在多重标准。一套是食品卫生标准,是按照《食品安全法》制定的,是卫生部行政执法的依据;另一套是食品质量标准,是按照《产品质量法》制定的,是国家质检总局行政执法的依据。两套标准并行的结果是:按照一套标准监督检查合格的食品,按照另一套标准就有可能不合格。还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交叉重叠、相互冲突的问题。质量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分别是什么概念?有了冲突怎么办?谁能给出权威说法?中国粮油仪器在线 http://www.grain17.com
上一篇:‘地沟油’让卫生部发布二次征集令
下一篇:泰国大米涨价 国米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