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构机械储存于应用中的隐患及预防措施(一)
科学仪器设备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关键手段,是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的重要支撑,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有力保障,也是反映实验室水平和学校实力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目前已成为高校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提高科研水平的投资重点。如何管理好、利用好、维修好这些大型仪器设备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充分论证、合理配置、严格管理、建立维修基金,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措施来论述。
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自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资,高校贵重仪器设备的数量迅速增加。从教育部统计公布的部分直属高校贵重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来看,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偏低,是高校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使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1)当前教育部没有针对高校仪器设备和对外服务收费的具体管理办法,加上各高校对仪器设备封闭管理,对外开放服务的力度不够。一些大型仪器设备有的高校集中管理使用,有的分布在各实验室,由于缺乏横向协作,开展服务的重视度不够,服务收费局限,在没有与开放服务配套的管理体制下,多数所(室)限于本学科、本专业使用,加上实验室技术人员不足,由于设备维护费用较高,所(室)又无维修、维护的能力,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跟不上。致使教学、科研无法使用这些大型仪器设备,因此,降低了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管理跟不上。由于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仪器设备在经济上与管理单位的利益无关,使用单位无压力。再说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情况好与不好与所在单位的利益没有直接的关系,这样,使用单位很难有动力去提高其使用效率。(3)管理技术队伍明显不足。近年来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和操作队伍总体上向合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有的单位引进部分高学历同志负责所(室)的大型仪器设备,有的部门由热爱实验技术的老师担任该项工作,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但缺乏必要的激励政策和措施,技术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对外开展大型仪器设备服务,劳动付出得不到认可,个别仪器设备专人更换太快,不仅影响了大型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而且也得不到设备更深层次的开发利用。
解决问题的对策大型仪器设备是教学、科研工作的基本手段和重要物质基础,是实验室建设及学科建设的重点,是完成高水平科研课题的必备条件。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对校内外开放,实行资源共享,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解决大型仪器设备在使用、保养、维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大型仪器设备专管共用,达到以机养机,实验室自我发展的目的,使实验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应采取以下措施。
树立全局观念,增强成本意识、促进实验室开放,提高经济效益: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所在部门及直接责任人,应从学校大局出发,打破部门所有壁垒,除完成本部门的实验任务外,应最大限度地对外开放,克服自己不用,也不让别人用,怕用坏修不起的错误想法。近年来,学校采取集中投资,重点建设,专家论证,立项拨款,效益评估的经费投入管理方式。做到投入前有立项,建设中期有检查,项目完成有验收,使用效益有评估,就是从投入源头消除重购轻用,重用轻管等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理所应当地引入成本意识与效益观念。应用投入和产出比来进行衡量。打破部门所有制,实现实验室的对外开放,实行资源共享,推进开放使用,多渠道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如我们在这次调查中发现,所(室)利用大型仪器设备在完成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对外服务年收入金额达到几十万元。
【中国粮油仪器在线】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力求安全及时、准确无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观点赞同或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