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谷物容重器 降落值测定仪 粉质仪 拉伸仪 罗维朋比色计 纤维素测定仪 脂肪测定仪 油脂烟点测定仪 凯氏定氮仪 锤式旋风磨  硬度计

别让粮食收购资金短缺影响农民增收

来源: http://www.grain17.com  类别:新闻中心  更新时间:2015-03-17  阅读
  粮食流通是连接粮食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农民生产的粮食只有通过流通,才能够实现劳动价值。流通渠道是否畅通,流通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增收。而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粮食收购的顺畅与否,对种粮农民的增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今年的小麦收购工作中,不少主产区收购资金的短缺,已经影响到农民的增收。
  今年新产小麦上市后,收购价格普遍高于最低收购价。由于没有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作为粮食收购主渠道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得不到政策性收购贷款。出于农民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信任,很多农民还是将小麦卖到粮食收购站,但是购销企业筹措的有限资金很快就支付完毕,不仅欠下了数额不小的农民卖粮款,而且也不敢再进行收购。本来市场价格看好,由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的主渠道不通,小麦收购处于“僵持”之中。市场意识逐步增强的农民,对于市场价格达不到预期价格就待价而沽。这样的状况,事实上影响了农民的增收。
  减少了卖粮收入。作为笨重商品,农民收获粮食后,卖粮的环节越少越好。在粮食生产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农民收获小麦基本上使用收割机,一个太阳的晾晒后,即可出售。可是,当粮食收购的主渠道缺乏收购资金时,有的农民缺少劳动力,或者有的急着用钱,不得不以低于正常的市场价格出售,减少了卖粮收入。
  增加了卖粮支出。粮食收获后,由于市场价格低于正常价格,农民只得将粮食放入家中。从晒场到家中,将来出售时,又从家中搬运到粮食收购站,大大增加了费用支出。这既增加了农民的劳动量,又加大了费用开支。无论对农民,还是对社会来讲,都是资源的浪费。与国家提倡的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两型”社会极不相适应。
  导致储粮损失。一家一户农民的储粮,条件十分简陋。我国粮食产后损失,一般在8%—10%,其中农户储粮损失占有很大一部分。农户有限的储粮条件,无法避免虫、霉、鼠、雀等的危害。每损失一粒粮食,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的汗水;每损失一粒粮食,都会让农民对粮食生产产生疑问。为什么我国每年有3000万亩耕地撂荒,恐怕与粮食流通不畅不无关系。
  收购资金短缺影响农民增收,由此将会产生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
  影响种粮农民收入的正常增长。稳步提高种粮农民收入,是国家的一贯宗旨。在粮食主产区,种粮收入占有农民收入的不小份量。如果因为资金短缺,作为粮食流通主渠道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无法收购粮食,农民因此增加卖粮支出,势必影响农民总收入的增长。更为严重的,是近几年生产粮食的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种粮农民的收益还相对降低。卖粮得不到应有的收入,种粮农民岂不是雪上加霜?
  造成非正常粮食损失。建国以来,国家投入庞大的资金,直至现在仍然每年投入资金,建设了标准粮食仓库,可是因为收购资金短缺,农民生产的商品粮食不能够收购进来储存。不但造成国有资产浪费,也造成储粮损失。我国每年粮食产后损失500亿公斤中,就有相当部分是农民的储粮损失。“十二五”期间我国制定了增产粮食1000亿斤的目标,各地感到压力很大。而粮食产后损失一项,每年就是这个数字,减少储粮损失就是增产。
  农民种粮积极性难以持续。本来种粮收入就低于种植经济作物的收入,在比较效益日益显现的格局下,农民卖粮收入达不到正常水平,怎么可能持续发展粮食生产呢?在当今农民生产有了高度自主权的形势下,这个问题更加凸显。
  国家粮食安全受到威胁。我国粮食生产连续7年获得丰收,虽然可喜可贺。但是,年产粮食超过1万亿斤是一个台阶,在这个台阶上再上台阶异常艰难。由于环境的破坏,我国粮食生产受到多发、越来越加重自然灾害的影响。增产粮食的艰巨性,我国粮食需求的刚性,世界粮食危机粮食紧张的特性,已经不容我们在粮食生产上有任何闪失。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持粮食生产的持续增长,绝不能让收购资金短缺而夭折。
  解决粮食收购资金的短缺问题,国家有关方面要高度重视。要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的作用,全力保证收购资金需要;要创新金融产品,既能够保证收购资金需要,又能够有效防范风险;要多措并举,鼓励商业银行参与粮食收购资金供应;要建立强有力的粮食收购资金贷款协调机制,保证粮食流通顺畅进行。中国粮油仪器在线 http://www.grai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