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不同和面时间及不同温度对湿面筋含量测定的影响
来源: http://www.grain17.com/yq_class/yq_259_1.html 类别:实用技术 更新时间:2016-01-26 阅读次
相信大家对面筋都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是的,面筋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制作面包时,会有面筋的产生,制作馒头时,也会有面筋的产生,面筋是如何形成的呢?是将面粉加入适量水、少许食盐、搅匀上劲,形成面团,稍后用清水反复搓洗,把面团中的淀粉和其它杂质全部洗掉,剩下的就是面筋。对于面筋的含量,我们一般采用双头面筋测定仪进行测量。下面内容研究不同和面时间及不同温度对湿面筋含量测定的影响。
一、不同和面时间对湿面筋含量测定的影响
固定试验条件:温度22℃,Nac1溶液浓度为2%,ph7.0,改变和面时间,分别为20s、25s、30s、35s和40s,测定全麦粉的湿面筋含量,结果如表1及图1。


从表1及图1中可以得知,随着和面时间的增加,双头面筋测定仪测定的湿面筋值上升趋势逐渐变缓,当和面时间延长35s到40s时,湿面筋测定值基本温度,硬麦湿面筋提高的最为明显,软麦次之,混合麦最少,对于全面麦粉而言,高麸皮含量妨碍了面筋的快速形成,适当延长和面时间,有利于面筋蛋白质充分吸水膨胀,形成较为完整的网络结构,从而减少洗涤过程面筋蛋白的流失,提高湿面筋的得率。又因为各种小麦中的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所占比例各不相同,硬质小麦的面筋质量较好,麦谷蛋白比例较高,其粘性差,面筋形成需时较长,因此延长和面时间,面筋得率提高显著;混合小麦的面筋质量较差,麦醇溶蛋白含量高,粘性好,面筋形成需时较短,所以延长和面时间,面筋得率提高较少。
二、不同温度对湿面筋含量测定的影响
固定试验条件:NaCl浓度2%,ph7.0,和面时间35s,改变和面和洗涤时NaCl溶液的温度,分别为14℃、18℃、22℃、26℃、30℃和35℃,测定全麦粉的湿面筋含量,结果见表2及图2。


双头面筋测定仪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和面及洗涤温度的上升,硬麦与软麦中湿面筋测定值的上升的较为明显,特别是当温度小于22℃时,湿面筋含量测定值提升较为显著,当温度超过22℃时,湿面筋含量测定值上升较为平缓,混合小麦,随着温度上升,湿面筋含量测定值略有上升,但幅度较小,且为波折性上升,这也与小麦面筋蛋白中麦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所占比例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