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谷物容重器 降落值测定仪 粉质仪 拉伸仪 罗维朋比色计 纤维素测定仪 脂肪测定仪 油脂烟点测定仪 凯氏定氮仪 锤式旋风磨  硬度计

科学制定春季小麦管理技术意见

来源: http://www.grain17.com  类别:实用技术  更新时间:2015-03-18  阅读

  科学制定春季小麦管理技术意见
  立春已过,随着气温回升,小麦相继进入返青、起身、拔节期,由于小麦播种时,土壤墒情较好,有利于小麦出苗,冬前气温较高对冬前小麦幼苗生长有利,且年前浇越冬水的麦田面积较大,从目前小麦的长势情况来看总体较好,由于我县自小麦播种至今基本无有效降雨, 加上越冬前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土壤失墒较快,干旱已成为影响小麦生长的主要因素。为夺取2011年夏粮丰收,确保粮食生产安全,针对今年我县小麦生产特点提出如下管理意见:
  一、正确分析苗情,提高对我县小麦春季管理的认识
  小麦苗情调查结果表明,全县一类苗77.4万亩,占麦播面积的81%,比上年增加52.6个百分点,二类苗16.3万亩,占麦播面积的17.1%,比去年下降39.6个百分点,三类苗2万亩,占1.9%,比去年下降12.8个百分点。一类苗比例大,二、三类苗比例下降。主茎叶比去年同期增加1.1片, 单株分蘖增加1.3个,次生根数量比去年多1.7条,亩群体增加19.8万头,苗情整体上好于去年。同时也应该看到,第一、由于小麦从播种到现在,无有效降雨,冬前未浇越冬水的地块旱情严重,次生根虽比去年有所增加,但次生根不是正常的乳白色,而是枯黄色,且严重失水,没有新根,从群体数量上看,虽然大部分地块达到了一类苗,但从个体长势来看,弱苗较多,如何尽快促使弱苗转壮,是加强全县小麦春季管理的当务之急。第二、去年秋作物成熟收获期普遍推迟,秋收秋种时间缩短,且秸秆还田面积较大,增加了整地种麦难度,整地质量差,这将影响还田玉米秸秆的腐烂和麦苗的生长。第三、部分地块发生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对小麦生产威胁很大。第四、部分地块不同程度存在麦田杂草为害。第五、由于我县春季气象因素不确定性增大,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增加、危害加重。所以加强小麦春节管理,狠抓关键技术措施落实显得非常重要。
  二、分类管理,科学运筹肥水。
  1、对于未浇越冬水的二、三类麦田,早春立即浇水施肥,施肥量每亩25公斤碳铵;对于未浇越冬水的一类麦田,只浇水不施肥,施肥可在拔节期进行。
  2、对于已浇越冬水的麦苗,一类麦田,返青期不需要施肥浇水 ,应在早春进行一次浅中耕,以松土保墒,防除板结,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地温,消灭杂草,抑制春蘖过度滋生,却保麦苗稳健生长。春季浇水施肥可推迟到拔节末期,即常年3月中下旬,每亩沟施或穴施尿素10-15公斤;二类麦田,早春进行一次浅中耕,浇水施肥推迟到起身期进行,每亩沟施或穴施尿素10-15公斤;三类麦田,早春趁墒及早追碳铵每亩25公斤,促使麦苗转化升级。。
  三、化学除草。年前未化除或未除净杂草的麦田,抓紧在气温回升至7 -8℃ 时进行化除,以猪殃殃、播娘蒿等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每亩用75%干燥巨星干悬剂 1克 加水 50千克 喷雾,以野燕麦、看麦娘等单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每亩用6.9%骠马乳油30-40毫升加水 50公斤 喷雾。
  四、预防倒伏和霜冻。对于群体偏大的麦田,在起身期每亩使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30 -50克 加水 50公斤 均匀喷雾。小麦拔节以后若遇突然日最低气温 0℃  -2℃ 的寒流天气,在寒流来临前应立即浇水,预防霜冻。
  五、病虫害防治。小麦起身期要普遍进行纹枯病防治,每亩用20%三唑酮乳油50毫升加水 50公斤 喷雾,兼治白粉病,条锈病。拔节期每亩用20%三唑酮乳油50毫升,或12.5%烯唑醇可湿粉 20克 加水 50公斤 喷雾,防治白粉病,预防条锈病。
  六、加强技术培训指导
  1、发挥全县6个区域站的优势,为小麦春季管理提供“零距离”服务。各区域站要选派专人负责本辖区的小麦苗情调查工作,根据不同地块小麦生长特点,提出不同的管理办法,分类指导,科学管理。
  2、充分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中100名技术指导员的优势。深入全县100个村1000个科技示范户,面对面,手把手指导麦田管理工作,确保各项管理技术措施落实。
  3、充分发挥小麦高产创建工作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小麦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做给农民看,讲给农民听,带着农民干。
  总之,各业务股站及乡区域农业技术服务站要深入田间地头,调查分析苗情,研究管理对策,抓点带面,分类指导。同时,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开展春季麦田管理工作。为我县小麦高产创建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基础,为国家粮食安全再做新贡献。中国粮油仪器在线 http://www.grai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