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误区关于发展有机农业的认识
来源: http://www.grain17.com 类别:新闻中心 更新时间:2015-03-30 阅读次
1、有机食品认证了就不用监管了
有机农业是对诚信要求最严的产业,其生产成本低,利润大,但要求有机农业的经营者要高度讲诚信。生产有机食品应当从最基础的有机肥来源抓起,而不是从有机认证抓起。有机食品认证部门应当严把认证关,还消费者一个明白;消费者应当正确理解有机生产过程前期投入大、回报少、用工多这些道理,优质必须优价,否则如果你花的钱少,商家给你的肯定是“牌子真、东西假”的产品。
2、搞有机农业会饿死人
几年前,我们建议国家发展有机农业,但听到这样的反对意见“中国搞有机农业会饿死人”。这样的论调一直被农业专家所宣扬,甚至一些院士也深信不疑,其实这是强加到有机农业头上的不实之词。2007-今,我们在山东弘毅生态农场内,严格不同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转基因,小麦、玉米周年产量达到2000斤,将低产田成功改造为吨粮田;有机肥养地5年后,完全不用化肥的玉米实际产量,比起常规化肥农业模式来,不仅产量没有下降,反而提高了14.5%。
3、重有机认证形式,不重视有机生产内涵
有机食品生产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一是有机原料,原料必须来自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是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产品;二是有机过程,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要求;三是有机跟踪,生产者在有机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必须有完善的跟踪审查体系和完整的生产和销售档案记录;四是有机认证,必须通过独立的有机认证机构来认证审查。
在上面四个条件中,最容易做到的是第四个,其次是第三个,最难的是第一个。为了让消费者心理上“满足”,商家往往愿意花大力气去搞所谓的“认证”和“跟踪”,而对有机原料和有机生产过程则不愿意去花功夫。“认证”和“追踪”来的容易,而认真遵守有机食品生产的工艺流程,则费工、费时、投入大、见效慢。
4、有机农业规模越大越好
许多地方政府与发展有机农业,但明显不懂有机农业的生产规律,以为规模越大越好,动辄“万亩有机园”、“万亩有机蔬菜基地”、或者“百万亩有机稻田”。这些均不是有机农业的做法。有机农业需要大量的有机肥,需要多样性化的种植与养殖,从单一的无机农业种植效益上看,规模大了成本低、效率高,但有机农业是相反的,需要动物、植物、微生物生产在合理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如有机肥来源问题,如果养殖与种植之间的空间距离远,就增大了有机生产成本,除非做假的有机农业,用化肥替代有机肥。
5、有机食品产量低,因此价格就要卖的贵
这个说法虽没有给有机农业扣上“饿死人”的帽子,还是给扣了一个“有机产量”低的帽子,从而为卖高价找借口。实际上,有机农业产量不一定低,甚至还高于普通作物,但为什么农民不愿意搞呢?这是因为有机农业生产是劳动相对密集的,是种植多样化的,需要懂技术的农民,农民必须感觉到在家门口挣到的钱比在城市里挣得多,才会愿意从事有机农业生产;投资商、交通、物流与零售都要有效益,这样,价格自然就高了。有机食品价格高的原因是,消费者将健康保护、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农民就业、城乡就业等多方面的因素都考虑了,有些实际上是替政府买单的。消费者的付出有多方面的回报,这是市场规律决定的。如果减少有机食品价格,政府就必须作为。中国粮油仪器在线 http://www.grain17.com
有机农业是对诚信要求最严的产业,其生产成本低,利润大,但要求有机农业的经营者要高度讲诚信。生产有机食品应当从最基础的有机肥来源抓起,而不是从有机认证抓起。有机食品认证部门应当严把认证关,还消费者一个明白;消费者应当正确理解有机生产过程前期投入大、回报少、用工多这些道理,优质必须优价,否则如果你花的钱少,商家给你的肯定是“牌子真、东西假”的产品。
2、搞有机农业会饿死人
几年前,我们建议国家发展有机农业,但听到这样的反对意见“中国搞有机农业会饿死人”。这样的论调一直被农业专家所宣扬,甚至一些院士也深信不疑,其实这是强加到有机农业头上的不实之词。2007-今,我们在山东弘毅生态农场内,严格不同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转基因,小麦、玉米周年产量达到2000斤,将低产田成功改造为吨粮田;有机肥养地5年后,完全不用化肥的玉米实际产量,比起常规化肥农业模式来,不仅产量没有下降,反而提高了14.5%。
3、重有机认证形式,不重视有机生产内涵
有机食品生产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一是有机原料,原料必须来自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或是采用有机方式采集的野生天然产品;二是有机过程,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的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要求;三是有机跟踪,生产者在有机食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必须有完善的跟踪审查体系和完整的生产和销售档案记录;四是有机认证,必须通过独立的有机认证机构来认证审查。
在上面四个条件中,最容易做到的是第四个,其次是第三个,最难的是第一个。为了让消费者心理上“满足”,商家往往愿意花大力气去搞所谓的“认证”和“跟踪”,而对有机原料和有机生产过程则不愿意去花功夫。“认证”和“追踪”来的容易,而认真遵守有机食品生产的工艺流程,则费工、费时、投入大、见效慢。
4、有机农业规模越大越好
许多地方政府与发展有机农业,但明显不懂有机农业的生产规律,以为规模越大越好,动辄“万亩有机园”、“万亩有机蔬菜基地”、或者“百万亩有机稻田”。这些均不是有机农业的做法。有机农业需要大量的有机肥,需要多样性化的种植与养殖,从单一的无机农业种植效益上看,规模大了成本低、效率高,但有机农业是相反的,需要动物、植物、微生物生产在合理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如有机肥来源问题,如果养殖与种植之间的空间距离远,就增大了有机生产成本,除非做假的有机农业,用化肥替代有机肥。
5、有机食品产量低,因此价格就要卖的贵
这个说法虽没有给有机农业扣上“饿死人”的帽子,还是给扣了一个“有机产量”低的帽子,从而为卖高价找借口。实际上,有机农业产量不一定低,甚至还高于普通作物,但为什么农民不愿意搞呢?这是因为有机农业生产是劳动相对密集的,是种植多样化的,需要懂技术的农民,农民必须感觉到在家门口挣到的钱比在城市里挣得多,才会愿意从事有机农业生产;投资商、交通、物流与零售都要有效益,这样,价格自然就高了。有机食品价格高的原因是,消费者将健康保护、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农民就业、城乡就业等多方面的因素都考虑了,有些实际上是替政府买单的。消费者的付出有多方面的回报,这是市场规律决定的。如果减少有机食品价格,政府就必须作为。中国粮油仪器在线 http://www.grain17.com
上一篇:机械化作业稻米香里说丰年
下一篇:绿色生态农业不能只停留在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