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旱作技术,一枝独秀,力保增产增收
十年九旱,是甘肃省情。今年上半年,旱魃再次光临,严重的冬春连旱炙烤陇原大地,冬小麦、冬油菜苗情下降,有的地方发生枯萎死苗现象,夏粮生产呈现出面积、单产、总产“三减”趋势。
由于夏粮只占全年粮食总产的1.71%,对全年粮食影响较小。同时,我省推广的全膜覆土穴播小麦,长势明显好于露地小麦,春旱时节长势茂盛,叶片深绿,而露地小麦长势较差,叶片淡绿。夏收时节,全年推广的200.41万亩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喜获丰收,平均亩产达363.3公斤,较露地小麦平均亩产233.5公斤增产56.6%。
更重要的是,我省根据常年春季干旱、全年雨量集中在7、8、9月份的自然规律,坚持压夏扩秋,调整夏秋作物比例,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马铃薯,进一步扩大秋粮面积。据全省农情统计,今年全省秋粮面积达2857万亩,比上年增加46.2万亩。
今年是我省实施1000万亩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的第一年,陇原大地,一行行全膜双垄沟撑起了旱作农业的“龙脉”,把天地甘露纳藏。秋覆膜将去年的秋雨聚集起来,秋雨春用,为春播下种集蓄了良好墒情;春季顶凌覆膜的耕地,白色膜面下蒸气腾腾,原本干燥失墒的黄土地变得湿润了。
5月份“卡脖子旱”时,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在地膜下“享受”墒情。6、7、8月份正是今年雨水较多时节,几场透雨,全膜玉米“蹬”着劲拔节生长。9、10月份,一片片玉米田彰显着农技推广人员的骄傲神情,玉米秸秆齐刷刷高约两三米,玉米棒子饱满,像小伙子的胳膊粗。同样,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枝繁叶茂,秋收时,“隆隆”的挖掘机开过,黄土里露出白白胖胖的新鲜马铃薯,一派喜人的景象。
据甘肃农情统计,截至10月底,我省秋粮已收获2473.6万亩,占种植面积的86.6%。其中,玉米收获已近尾声,收获1443.5万亩,马铃薯已收获950万亩。预计全省玉米面积1468万亩,预计总产量550万吨,同比增加45万吨;马铃薯面积1042万亩,预计总产量1400万吨,折合粮食245万吨,同比增加5.5万吨。
“这几年,甘肃粮食增产全倚仗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了。”省农牧厅主管种植业的副厅长杨祁峰深有感触地说:“这项技术在省内、国内率先闯出一条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变传统技术为现代技术的旱作农业新路子,今年,我们进一步完善、规范、高标准推进,实现了科学抗旱。”
旱作农业技术充分挖掘出粮食增产的潜力,以秋补夏,为我省全年粮食生产渡过难关,为全省粮食丰收奠定了扎实基础。中国粮油仪器在线 http://www.grai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