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谷物容重器 降落值测定仪 粉质仪 拉伸仪 罗维朋比色计 纤维素测定仪 脂肪测定仪 油脂烟点测定仪 凯氏定氮仪 锤式旋风磨  硬度计

河南:农业科技助力粮食增产 目标锁定10亿斤

来源: http://www.grain17.com  类别:新闻中心  更新时间:2015-03-25  阅读

  面对耕地约束、人口增长压力和自然灾害的威胁,以科技提升粮食生产水平已成为河南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

  3月12日,河南省2013年度农业综合开发“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项目启动会在郑州召开。据悉,今年河南农业综合开发“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在30个项目县计划建设30个万亩示范基地,带动1000万亩辐射区,累计增产粮食10.2亿斤,为项目区农民增收10亿多元。

  根据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井剑国描述,该项目实施“三农大协作”的科技支撑粮食增产模式,即按照“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增加总产”的思路,省级科研、教学、推广“三农”部门通力协作,项目区群众参与实施,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河南粮食核心区建设进行有益探索。

  增产效果明显

  作为产粮大省的河南,粮食产量问题一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

  近年来,河南在筹集农业项目资金,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打造粮食核心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然而,实质性的科技帮扶,对粮食的增产、农民的增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依据此,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从2010年起提出“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

  该计划依托省农科院、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河南农业大学三家技术单位,在河南20个县实施,通过强化科技服务,力争实现增产增收。

  井剑国在报告中表示,该项目自实施以来,30个项目县建立小麦(2513,-2.00,-0.08%)、玉米(2458,1.00,0.04%)高产基地,平均亩增产180公斤,增产粮食4亿斤;辐射带动4000多万亩均衡增产,增产幅度达5%以上,超额完成项目预期粮食增产目标任务。

  记者了解到,纳入项目范围的许昌县蒋李集镇、西平县杨庄乡、舞阳县莲花镇的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及辐射区小麦产量均高于预定目标。

  “要不是省农科院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现在的产量想都不敢想。”西平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周广有表示,西平县项目区小麦原本平均亩产不到400公斤。实施“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后,河南省农科院采取多种形式提供技术服务,去年百亩方结果超过605.4公斤/亩。

  据了解,2013年度项目资金由1800万元提升到2400万元,继续在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县中,选择滑县、武陟县、浚县3个高产县,封丘县等27个中低产县共计30个县组织实施,计划建设30个万亩示范方,带动1000万亩辐射区,进一步提高河南小麦、玉米、水稻的生产水平。

  河南省农业厅总农艺师王军茂指出,该计划为河南粮食实现连年增产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技术还有提升空间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和粮食的重要性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因此,“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计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强大。

  鉴于该计划的成功经验,有专家表示,发展现代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但最终还要靠科技解决问题。通过技术集成与示范,提高粮食科技生产水平,全面提高了河南的粮食生产能力。

  但同时,井剑国也表示:“农业科技创新的总体水平低下,直接影响了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

  记者了解到,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缺乏突破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另外,农药、化肥、使用量大,利用率低,残留问题严重,由此造成农业生态环境压力加大,制约了农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要建立河南省现代农业科研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确保专款专用。”首席专家、国家小麦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郭天财如此表示。

  除此之外,还需要创建多层次的覆盖市、县、乡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提供必要的实践基地。

  “农业科技创新是一项基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工作,需要科研基地、科研设施等各方面的条件保障。”郭天财如此说。中国粮油仪器在线 http://www.grain17.com